青年教师沙龙活动第七讲:如何进行复习课教学?

发表日期:2024-03-11来源:作者:

  3月8日二外附中青年教师沙龙迎来第七讲主讲人刘瑞桦老师分享关于“如何进行复习课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从复习课的理论概念、设计思路教学环节和优化策略四个方面展开讲解活动由韩笑老师主持 

  刘老师强调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有三点:一是知识梳理——建网,通过系统化归纳总结,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辨识记忆、概括关联);二是技能训练——用网,主要由练习、活动组成,通过对知识网络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迁移创新能力;三是查漏补缺——补网,本环节需要作业、练习、考试支撑,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补充和完善知识网络。同时,刘老师充分解读了复习课的特点和类型。 

  随后,刘老师结合自己课堂的实际课例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复习课的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和优化策略,重点讲解了复习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知识回顾 

  强调引导回忆:通过看课题或目录等方式;系统回忆:出示有关复习提纲,串联零散知识;先粗后细:从宏观层面把握整体结构,再深入到细节内容;自主总结:学生根据提纲整理或分组讨论,分享展示。 

  第二阶段:构建网络 

  强调构建知识网络:建立知识间的纵横向联系和比较;基本方法应用:学会变化,将方法的内涵、本质,延伸、迁移,转化为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渗透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构建的知识网络系统化和技能化,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阶段:迁移应用 

  选取有针对性的、典型的、启发性的问题:以知识技能、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及思想方法为问题设置主线;构建系统性的练习:注意问题之间的联系和系统性,层次和逻辑关系;评价与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创新和问题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第四阶段:总结归纳 

  归纳核心内容:包括重要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探索过程,运用到的思想方法,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归纳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分析课上复习的知识与其他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涉及的思想方法运用上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在激烈的小组讨论后老师们分学科分享了自己对复习课的解读 

  政治王利老师:在复习课上,教师要先研读课标,找出重难点,勾连知识体系,从而匹配习题;通过分析学生的做题反馈,再次回读课标,形成闭环。 

  数学张雨老师: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生不同的能力进行培养。 

  英语贾倩倩老师:教师要规划好复习周的时间,不断巩固、强调。 

  生物姜晓燕老师:通过构建学科情景“酿酒那些事儿”,串联单元知识,形成知识网。 

  李一霞老师提出教学要立足于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升思维能力,同时结合课标和大单元学历案进行大胆的教学尝试。习题设计要通过问题情境体现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 

  刘伟老师指出建网、用网、补网三个步骤形成闭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同时,教师在备课时,需要高站位,体现系统性和整体性,关注学生的素养落实,让学生在每个学科中都受到滋养。 

  李果主任强调新教师需要多做题,开拓思路,以把握考试方向,进而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要通过不断听课,特别是通过跨年级听课,构建自己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在单元主题放大化的情况下,形成大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更好地发展。 

  于瑞利校长高位引导网络即系统含元素和元素间的关系,也含结构学习的过程是建构的过程是不断编织网络结构的过程认识一个事物,需要从内部、外部同时全面认知:从内部看,看组成它的要素、关系、结构、逻辑,回答事物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从外部看,看它作为要素,跟其他事物构建成大系统,看到它存在的价值,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这样就形成了构建的大逻辑。一个体系,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教师不能打散网络教学,造成“盲人摸象”的后果。为什么要复习?每次复习都是对知识的巩固和知识体系的建构。通过复习,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下不断认识知识体系的元素点,不断感悟它的价值和意义,逐渐清晰网络中各知识点的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复习课可以是对一个知识点、一节课、一个单元、一本书等的复习,要创新情景,不断再现与构建结构。大单元、网络、系统、关系、要素、结构、建构、重构是复习课教学的关键词,要通过知识结构化来理解知识的意义,通过设计经历化路径建构结构,通过经历知识与事实联系、程序化变式练习提高理解、迁移应用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青年教师要认真研究复习课的价值,将知识网络构建得越来越上位,越来越功能化。

  此次研讨活动在掌声中落幕,在思考中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向更高更远迈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 邮编:100024
京ICP备2023006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