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

二外附中60年历史概述

发表日期:2019-12-11来源:作者:

  

    原二外附中开学典礼

  二外附中创办于1956年,发展至今已有60年历史。60年的风霜雪雨,积淀了她的厚重与沧桑;60年的与时俱进,成就了她的文明与发展。

  二外附中的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通县杨闸中学,1957年成立的管庄子弟中学与1983年成立的北京市管庄第二中学三所学校,后三所学校合并,驻守在北京市朝阳区基础教育的东大门。

  截止到目前,二外附中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三所学校合并之前(1956年-2000年1月)、建院附中(2000年1月-2011年5月)、二外附中(2011年5月-至今)。

  现二外附中校史展示区

  第一阶段:三校合并之前(1956-2000年)

  北京市杨闸中学(1956-2000年)

  发展概述

  北京市杨闸中学前身是杨闸小学中学班,创办于1956年,属河北省通县管辖,因所处地区是回民聚集区,又有人称之为“杨闸回民中学”。

  学校创立之初,实施二部制交替上课,有100多名学生、7位教师。

  1958年4月,原通县第八地区划归北京市朝阳区管辖,校名更为北京市杨闸中学,地处北京市朝阳区与通州区交界处。

  同时,学校进行了扩建,占地面积15020平方米,建筑面积2340平方米,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初中校。

  1960年,宁瑗校长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1972年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1977年撤销。

  1990年,涌现出“见义勇为”好少年屈洪生,荣获北京市银帆奖。

  1995年,京通快速路拓宽,学校改建,占地面积10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46平方米。

  1996年,杨闸中学组织并举办了建校40周年校庆活动,各级领导及众多校友来贺。

  历任领导

  校长 宁 瑗(1956.7-1965.7) 书记 宁 瑗(1956.7-1965.7)

  安郁英(1965.7-1969.7) 安郁英(1965.7-1969.7)

  苍士清(1969.1-1970.12) 苍士清(1969.1-1970.12)

  李永祯(1970.12-1984.7) 李永祯(1970.1-1984.7)

  邢婉洁(1984.7-1987.3) 邢婉洁(1984.7-1987.3)

  马会浩(1987.3-1988.11) 马会浩(1988.12-1989.12)

  王建中(1989.12-1993.1) 王建中(1989.12-1993.1)

  薛宝来(1993.1-2000.2) 薛宝来(1994.12-2000.2)

  革委会主任 苍士清(1970.1-1970.12) 李永祯(1971.1-1978.12)

  北京市一一九中学东校(1957-2000年)

  发展概述

  北京市一一九中学东校,前身是管庄子弟中学,成立于1957年,是建材部为解决职工子女就学,专门成立的建材子弟学校。胡慧茹老师是建材部的员工,担任学校的数学老师,并主持管庄子弟中学所有工作。

  1958年,管庄子弟中学财产、设备和教职员工并入新建的北京市管庄中学,成为了一所公办学校。学校成立之初,中学部分别在管庄小学初中部和杨闸小学初中部两址上课。

  北京市管庄中学地处管庄丁字路口北东侧。当时,北京市十大建筑刚刚竣工,所剩材料建了两所学校,一所是管庄中学、一所是管庄小学。管庄中学用这些材料兴建了一座三层教学楼,于1960年正式启用。此时,管庄中学有教室30间、教师78人、学生800人。

  1961年,管庄中学有了第一届初三毕业生。

  1965年,管庄中学中考成绩超过女四中,学校篮球队在朝阳区中学生篮球比赛中多次获奖。

  1970年,管庄中学为北京市田径运动队输送运动员3名。

  管庄中学被评为“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成为北京市首批体育传统校之一。

  1986年4月5日,为提升管庄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管庄中学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合作办学,改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李观政任校长。李观政在任职期间被选为地区人大代表。

  1995年11月24日,为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并入一一九中学,更名为北京市一一九中学东校。

  历任领导

  校长 顾行言(1958.1-1962.12)书记 顾行言(1958.1-1962.12)

  王旭吾(1963.1-1972.12) 王旭吾(1963.1-1972.12)

  任 先(1972.12-1973.12) 任 先(1972.12-1973.12)

  彭造春(1973.12-1978.10) 彭造春(1973.12-1975.9)

  李植豪(1978.10-1986.4) 李植豪(1981.1-1986.4)

  李观政(1986.4.15-1988.9) 王秀芬(1987.10-1988)

  李永志(1988.2.25-1991.6) 胡友仁(1989.12-1991.6)

  胡友仁(1991.6.13-1995.10) 李永志(1991.6.13-1995.10)

  修先平(1995.10-1999.6) 梁景生(1995.10-1999.6)

  张松涛(1999.6-2000.1) 张贵林(1999.6-2000.1)

  北京市管庄第二中学(1983-2000年)

  发展概述

  北京市管庄第二中学于1983年3月成立,前身是常营小学戴帽初中。学校地处管庄西里,占地面积104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244平方米,共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86人,教职工46人。后发展为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0人。

  1983年,管庄二中与51115部队结为军民共建单位。春节时,学校到51115部队慰问指战员。

  1985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文明单位。

  1986年,学校获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

  1993年,管庄二中被确定为“基础薄弱校”。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金人庆于1994年、1995年到校参加开学典礼。

  1996年,管庄二中达到了合格标准,成功摘掉“基础薄弱校”的帽儿。

  1997年9月,管庄二中获初中教学工作优秀奖,同时也获得了乡里百姓的一致认可。

  1998年,徐继昌校长获“北京市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历任领导

  校长 安郁英(1983.3-1987.6) 书记 安郁英(1983.3-1988.11)

  李 海(1987.6.25-1992.12) 董海林(1989.10-1994.8)

  徐继昌(1992.12-2000.1) 徐继昌(1994.8-2000.1)

  第二阶段:建院附中(2000-2011年)

  发展概述

  2000年1月,北京市杨闸中学、北京市一一九中学东校、北京市管庄第二中学三所学校合并。

  2000年7月,学校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

  2001年至2003年,学校连续3年在体育方面取得优秀成绩,初、高中在区级体育比赛项目中均获第一名。

  2004年春天,esd可持续发展教育课题启动,徐继昌校长在课题启动会上作动员。

  2004年11月,付晓洁校长和王秋水书记率领师生积极行动,从校内开始,从“我”做起,小手拉大手。学校从此毫不犹豫大步走向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2006年,“青少年爱水项目”启动。

  2007年11月中旬,朝阳分院课题组刘秀玲老师,国家环保局宋主任,世界自然基金会张艺老师,人教社刘建老师,北师大教授田青老师等课题专家,进校论证“建设生态文明校园”。

  2007年11月29日下午,朝阳区教委滕国清主任听取学校新楼建设和前期工作汇报,给予学校高度评价和财力上的支持。

  2008年1月18日上午,朝阳区发改委主任顾润雨进校支持建院附中以教育为本,扎扎实实开展生态文明道德教育和诸多实践活动。

  2008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国家林业局联合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市教委和区教委支持学校生态文明特色教育的资金一步一步逐渐到位,达两亿。

  2010年,学校有党员68人,一线党员教师人数53人。学校党建工作研究报告《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创建中党组织作用发挥的研究》获北京市党建论文二等奖;《党组织引领学校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特色》获区党建论文评比二等奖。

  建院附中逐年攀升的中高考成绩和“平民教育”的办学宗旨,使学校得到了地区百姓的认可和赞扬。

  历任领导

  校长 徐继昌(2000.1-2004.11) 书记 张贵林(2000.1-2000.8)

  付晓洁(2004.11-2011.5) 王秋水(2000.8-2011.5)

  第三阶段:二外附中(2011年-至今)

  发展概述

  2011年5月5日,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了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后经区委区政府批准,原建院附中更名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简称二外附中)。

  同年,学校教学楼的改扩建使得学校建筑面积由原来的7000平米提高到现在的35000平米。办学硬件超过市级标准,师资水平稳步提升。

  2012年4月18日,学校外语特色实验班试验方案获得北京市教委的审批。学校开设了高中外语特色实验班。

  2013年11月,学校被评为朝阳区普通中学素质教育示范校。

  2015年4月,八里桥小学、瑞祥民族小学并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二外附中从一所完中校成为方圆十里唯一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八里桥小学建校历史:

  1989年,北京市朝阳区八里桥小学成立。学校占地面积6472平方米,操场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0平方米。1995年,学校进行改扩建,同年11月,新建380平方米南平房, 2004年12月,新建145平方米北平房。1998年4月,定福庄一小与八里桥小学党支部合并为联合党支部。2010年12月31日,学校占地面积6751平方米、建筑面积2838.77平方米。2011-2013年,教职工由34人增至36人。2015年4月,八里桥小学并入北京市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

  瑞祥民族小学建校历史:

  1946年,河北省通县杨闸小学在杨闸村内成立,有1至4年级2个复式班,80多名学生,4名教职工。1953年迂址到西会村130号,改名通县杨闸中心小学,代管4个分校,成为完全小学。1958年划入北京市朝阳区,改名朝阳区杨闸小学。

  1968年4月,实施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学校从常营学区分出来,由双桥公文教卫组和管庄大队领导,并派教师进入学校,同时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1972年学校成立杨闸小学党支部,当时共有党员3名。1987年3月,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杨闸民族小学。2003年9月,重兴寺小学并入。同年,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瑞祥民族小学。2003年,学校以民族体育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广泛开展夹包、踢毽、民族歌舞、民族器乐等民族传统体育艺术活动。2003年8月迁入现址,原校址用于京通快速路改造用地。

  2013年5月22日,学校举行“牵手十年 幸福成长”建校十周年庆祝汇报活动。

  2014年,瑞祥民族小学占地面积14133平方米、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体育场(馆)面积648平方米。教职工64人,在校生849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7人,少数民族学生63人。

  2015年4月,并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原校址改为二外附中瑞祥民族小学部。

  2016年4月,北京市开展了“1+3”培养试验。即学生在初二年级结束后进入试验学校,在试验学校连续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学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成为朝阳区4所试验校之一,并择优招生50名学生。

  目前,学校有管庄、杨闸、八里桥、瑞祥四个校区,76个教学班。教师260余人,学生2500余人。

  二外附中积极践行“承载希望 构筑幸福 奠基人生”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外语、生态、体育、民族的特色办学模式,为学生构建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出身心健康、具有国际视野的可持续发展的合格毕业生!

  历任领导

  校长 付晓洁(2011.5-至今) 书记 王秋水(2011.5-2011.8)

  付晓洁(2011.8-2011.11)

  袁照峰(2011.11-2016.7)

  王乃壮(2016.7-至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 邮编:100024
京ICP备050389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