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附中(北京中学外语分校)骨干教师沙龙第九讲:论文写作规范研究

发表日期:2025-06-13来源:作者:

  6⽉12⽇,二外附中(北京中学外语分校)骨⼲教师第九次沙龙活动如期进行。本次活动围绕如何规范撰写论文进行探究,意在激发教师持续学习的动力,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锻炼分析问题、逻辑推理和总结概括的能力,提升科研思维,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本次活动由王建老师和曾江帆老师主讲。 

  深度分享:理论与实践双向赋能 

  高中地理王建老师以《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师个性化成长观察》为题进行分享。首先阐述了党的二十大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落地的关键,需要教师能够从“知识传授者”转型成为“自管自育”的引领者。 

  接着,王建老师借用Kaufman的“创造力4C理论”,提出教学实践中“自管自育”的能力重塑,可以通过从“记忆判断”等低阶思维,搭梯子向“创新迁移”等高阶能力进阶、设计分层作业、构建学习驱动模型(目标驱动力/榜样影响力/环境同化力)等实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此开拓教师的论文选题视野。 

  初中语文曾江帆老师以《中学教师如何论文写作》为题,从论文写作的必要性、论文选题的确定、资料收集与文献整理、论文结构与写作技巧、修改与投稿策略五个方面展开分享。 

  围绕论文写作是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的桥梁,曾江帆老师从选题——确定研究方向、资料——论据准备、写作——如何成文、修改——如何完善四个方面深入引领老师们探讨将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成长为有思想的研究型教师的具体做法。 

  分组研讨: 思维碰撞迸发智慧火花 

  文科组裴玉洁老师提出借助“知网大数据+新课标新教材+区平台资源”确定感兴趣的课题,结合日常教学积极研究,形成自己的论文成果。 

  理科组宋佳丽老师则从理科角度出发,指出要从真实问题出发,研究真实问题,解决真实问题。针对复杂系统性问题,建议从课堂教学细节切入,如提问设计、合作学习效能等。 

  专家点评: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王劲松老师以“看山三境界”为喻,分享了自己从走上教师岗位到成长为特级教师过程中的思想转变。第一,“看山是山”阶段。刚走上工作岗位时,论文写作只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如实记录;第二,“看山非山”阶段。会主动阅读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报纸与书刊,提升理论素养,同时将政策、课标、教材与命题等理论内化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第三,“看山仍是山”阶段。王老师说,这个阶段会用自己的话去表述自己的思想,拒绝套路化结论,所写的论文也都是教学中自发的研究与随想。  

  最后,王劲松老师鼓励老师们从体验感悟中提炼原创策略,建议从教材、课堂与高考研究入手选择课题,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学习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水平。 

  本次分享会彰显我校教师“教学研合一”的专业追求希望每位教师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在课堂实践中沉淀智慧在论文写作中凝练思想最终让教育成为师生共赴星空的旅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北京中学外语分校)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 邮编:100024
京ICP备2023006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