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书籍分享:从《非暴力沟通》看教育的智慧——
发表日期:2025-03-24来源:作者:原本是为学生好,一番苦口婆心却不被领情;本意是想好好沟通,却最终不欢而散……生活中,语言沟通的困惑时常存在。
近日,二外附中初中年级班主任曾江帆老师,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班主任工作经历,以《“非暴力”方式沟通之下,我们如何好好说话?》为题,对《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进行了解读分享。
分析解读“非暴力沟通”的价值
曾老师围绕“暴力沟通”与“非暴力沟通”,分析解读非暴力沟通的价值与运用实践等内容。
当学生迟到,如果你说:“你都快成迟到大王了。”学生没有考好,如果说:“你看看王同学,学习效率多高,你得向他学习。”“你今天必须要把这些错题改完,才能回家。”言语上的否定、贴标签式的评价、随意地比较评判,都会给人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诸如此类语言,都称作“暴力语言”。
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呢?
应该如何沟通,才能使人情意相通,和谐相处呢?曾老师介绍了“非暴力”沟通四法,即(1)以事实沟通为基础,不加入评价;(2)表达真实感受,避免归咎责任于他人;(3)明确表达自身需求,而非模糊表达要求;(4)温和地表达请求,而非生硬要求。
当我们学会了表达:“理解你这次迟到(犯错)的原因,但是我更希望你明天能早到(改进)一些,也许我(家长)也有责任,我们一起来看看可以在哪些(这些)方面上提升。”
遵循“倾听、表达、反馈、确认”沟通四步法,这样诚实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共情的方式,站在对方角度考虑,有效建立信任,从而化解误会,增进彼此理解。
曾老师引用书中的话:“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呼吁老师们,把那些尖锐的语言,化作“拥抱的温度”, 用爱与理解搭建师生沟通之间的桥梁,将“非暴力沟通”融入日常教育,让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更加和谐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