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 教育发展|“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交流展示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表日期:2024-04-25来源:作者:
  “小外、小外,打开一号灯。”“打开二号灯。”随着语音指令的发出,“小外”智能语音控制台灯正在随之变化。这是二外附中在朝阳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交流展示活动中呈现的一节校本课程。 

  4月24日,由北京市朝阳区组织召开的“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交流展示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数智赋能促发展,教育变革向未来”为主题,旨在梳理实验成果、总结典型经验,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新常态,创新育人方式,从而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室主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秦晓文,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副主任沈欣忆、教育信息化科科长楚娜、北京教育项目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和向东、数字教育部主任戴伟明、项目管理部主任马谨、北京朝阳区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曾庆玉、综合教研部主任曹洪彪、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基础素质中心主任胡秋萍等专家领导出席活动。来自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北京市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劲松分校、北京中学润丰分校、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北京市日坛中学实验学校、北京市八十中学等94所实验学校领导参加活动。 

  “人工智能+课堂教学” 


  活动伊始,二外附中同步展示了6节“人工智能+课堂教学”,从人工智能跨学科实践、作业及时反馈、AI作文批改习作、双师课堂、数字人助教等方面呈现了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与会人员分别走进课堂观摩。 

  《从开关到人工智能》是我校选修课《人工智能STEAM校本课程》的第一课时,随着“小外”的介入,原本枯燥的电路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引导着初二年级的学生们一步步迈进人工智能的大门。通过互动展示和分享,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语音识别开关控制模块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国航天日文化,我校许成伟、马逸轩、杜博睿、田雨轩四名同学于前两周进行了校园对话机器人调研,并设计了一个航天文化宣传——对话机器人,你可以试着对“小外”说:“小外、小外,中国航天日是哪天?”“中国航天日的由来?”“小外”会一一解答。课堂上,鲁雨晴老师带领着同学们走向航空文化,走进日常生活,让同学们看到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鼓励同学们保持对科技的热情,坚持创新与实践,利用科技的力量,开启全新的生活方式。 

  数字赋能  智慧学校 

  展示课后,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数字赋能,铸就创新发展;智慧校园,点亮教育未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智慧校园在路上》的宣传片,整体了解我校的数智教育生态。随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北京市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劲松分校、北京中学润丰分校、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北京市日坛中学实验学校五所学校分别从学校、教学、评价、教师、学生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各校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校长于瑞利以《基于信息技术的特色学校建设实践研究》为主题,作经验分享。 

  01整体规划:构建数智生态特色学校 

  于校长讲道,数智生态特色学校有系统性、平衡性、可持续发展性的特征。在人工智能时代,二外附中将数智与生态深度融合,以信息技术为引擎,整合资源,实现多样课程、多态教学、多元评价的再生利用,让数据多跑路,节约教师精力,共同推进教育的创新发展。 

  02探索实践:智慧校园在路上 

  近年来,二外附中在朝阳区提出的“1685”工作体系下,积极探索智慧校园建设,以循证教育为实践逻辑,同步推进数智课堂、数智课程、数智管理、数智研修、数智评价五个体系的运行,让“学业诊断评价系统”服务于精准教学、“非智力测评系统”服务于精准教育、“智慧作业”服务于双减、“AI中英文作文批阅”大模型技术服务于大规模个性化学习;探索“双师课堂”,实现优质资源公平服务,供给可选择的多样化课程;研究人工智能课程,实现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开设青少年创新学院,服务于学生实践研究展示;利用AI技术,实现“导-读-写-评一体化‘智能+’经典阅读新模式探索”项目的提质增效;通过AI课堂行为分析,构建实践反思性教研模式;AI赋能跨时空听评课,构建市区集团联盟教研共同体模式。 

  03未来教育:打造智慧教育创新实践高地 

  在一系列的变革与实践中,二外附中智慧校园的数据中心正在一步步完善与发展,闪耀着光芒。未来,学校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手段,推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再创新、再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教育模式,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和办学水平,打造智慧教育创新实践高地。 

  数智教育  点亮未来 


  秦晓文专家表示,此次活动进一步呈现了数智赋能教育的成效,各实验校从不同侧面展示的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让教育走向了未来,更能满足当代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听了《从开工到人工智能》这节课,他从内容的选择、人的发展以及情感支持角度进行点评,“人工智能”的选题深入到课堂主阵地,成为了学生能学明白,又让学生喜欢学的课题,是“人工智能+”的很好体现与成效。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教师更多的是要提升互动交流的能力、学习新知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支持,以弥补“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不足,从而实现教育的高质量、高品质、高效能发展。 

  沈欣忆副主任肯定了各实验校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她指出,信息技术不仅优化了教育教学的过程,更是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撬动了朝阳区整体教育教学的改革。面向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应该发生一些转变,一是学习目标从基础知识转向高阶能力;二是学习空间从物理空间转向数字孪生空间;三是学习方式从个人学习转向联通学习;四是学习评价从高分选拔转向多元智能。她希望,各实验校要大胆创新与实践,在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课堂的教学研究上,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精神、共建的模式,走出学校乃至朝阳区的特色发展之路,共筑朝阳教育的美好未来。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 邮编:100024
京ICP备2023006885号